Golden Delicious 黃元帥
Click Image for Gallery
Description 描述:
黃元帥 果實長圓錐形或橢圓形,果皮黃綠色或金黃色,向陽面微現淺紅暈,無光澤,皮薄、果點大、稍凸起,果肉黃白色或淺黃色,風味甜脆多汁。
Information 資料及來源:
來源:原產於美國,19世紀末,在西維吉尼亞州 Clay 縣 Anderson H.Mullins氏的果園中發現之實生變異
果狀:長圓錐形或橢圓形,果皮黃綠色或金黃色,向陽面微現淺紅暈,無光澤,皮薄、果點大、稍凸起,果重約200~280公克。果肉黃白色或淺黃色,平均糖度約 14.5 Brix,經貯藏後可達 18~20 度,酸度約0.52%,風味甜脆多汁,因皮薄易於搬運過程受傷,貯藏力弱。
產地與產期:台灣:9月底至10月初。歐美:9月中-7月。蘋果原產於歐洲和中亞細亞。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有蘋果城的美譽。蘋果在古代又稱「柰」(音奈、nai、ㄋㄞˋ。)或「林檎」。現代漢語所說的「蘋果」一詞源於梵語,為古印度的另一種水果,在佛經中被稱為「頻婆」,後被漢語借用,並有「平波」、「蘋婆」等寫法。明朝萬曆年間的《群芳譜·果譜》中,有「蘋果」條,稱「蘋果:出北地,燕趙者尤佳。接用林檎體。樹身聳直,葉青,似林檎而大,果如梨而圓滑。生青,熟則半紅半白,或全紅,光潔可愛玩,香聞數步。味甘松,未熟者食如棉絮,過熟又沙爛不堪食,惟八九分熟者最佳」。許多中國農學史、果樹史專家認為這是漢語中最早使用「蘋果」一詞。 中國古代的林檎、柰、花紅等水果被認為是中國土生蘋果品種或與蘋果相似的水果。蘋果在中國的栽培記錄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,漢武帝時,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。但也有看法認為,林檎和柰是現在的沙果而非蘋果,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是元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國的。
果狀:長圓錐形或橢圓形,果皮黃綠色或金黃色,向陽面微現淺紅暈,無光澤,皮薄、果點大、稍凸起,果重約200~280公克。果肉黃白色或淺黃色,平均糖度約 14.5 Brix,經貯藏後可達 18~20 度,酸度約0.52%,風味甜脆多汁,因皮薄易於搬運過程受傷,貯藏力弱。
產地與產期:台灣:9月底至10月初。歐美:9月中-7月。蘋果原產於歐洲和中亞細亞。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有蘋果城的美譽。蘋果在古代又稱「柰」(音奈、nai、ㄋㄞˋ。)或「林檎」。現代漢語所說的「蘋果」一詞源於梵語,為古印度的另一種水果,在佛經中被稱為「頻婆」,後被漢語借用,並有「平波」、「蘋婆」等寫法。明朝萬曆年間的《群芳譜·果譜》中,有「蘋果」條,稱「蘋果:出北地,燕趙者尤佳。接用林檎體。樹身聳直,葉青,似林檎而大,果如梨而圓滑。生青,熟則半紅半白,或全紅,光潔可愛玩,香聞數步。味甘松,未熟者食如棉絮,過熟又沙爛不堪食,惟八九分熟者最佳」。許多中國農學史、果樹史專家認為這是漢語中最早使用「蘋果」一詞。 中國古代的林檎、柰、花紅等水果被認為是中國土生蘋果品種或與蘋果相似的水果。蘋果在中國的栽培記錄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,漢武帝時,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。但也有看法認為,林檎和柰是現在的沙果而非蘋果,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是元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國的。
Packaging 包裝:
盒裝 15KG